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孔子击磬是什么意思,以及孔子击磬姻缘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孔子击磬处的故事起源子击磬于卫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很显然,孔子于此击磬的目的昭然若揭。他为了实现其倡导的“仁德礼治”政治,苦心探求,并且深深认识到:作为为政的政治家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人生修养,并据此“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它表现了孔子人生价值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很自然地成为当时为政者和士人的准则。有文为证: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然而,令孔子始料未及的是,他于此击磬的良苦用心并未达到“博施于民”的效果,此鄙陋如樊迟的荷蒉者听完孔子拙劣的演奏之后,勃然大怒曰:“他奶奶的,不懂音乐就给老子滚开!”
我们可以从被奉为千秋经典的儒家大作《论语》中看到孔子的狼狈面目: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孔子,一个自称为伟大的礼乐教育家,歌者何以避之而唯恐不及,原因何在?
原因简单得很!
根据文献记载,磬的产生来源于先人在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石制工具。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发现这些石制工具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于是,劳动余暇他们就团团坐于树荫下,听听这些发自工具内心的相和音声,缓和汗水浸淫下的疲惫不堪。
然而孔子——一个喜欢无限上纲的的文化自恋者,异想天开地想要把人们的劳动工具摆放到神灵的祭坛,并且按照当时为政者的标准分出高低贵贱,让不同的神(间接地说是“为政者”)享受不同标准的供奉(所谓的“博施于民),而且祭祀者本身身份的不同也必须在祭品和祭仪上体现出来,由此可见,祭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等级制度通过一定的仪式来演示一番。由此可见孔子的失败不言而喻:蛊民惑众的人注定被众人所摧。
但是,孔子的失败不仅仅在于他这一无限上纲的举动,他内心深处疾民如仇的情愫也注定了他的一无所成: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不敢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学习《论语》第196天之第十四篇【宪问篇】。
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经过孔子门前,说:“这个磬击打得有深意啊!”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真可鄙呀,磬声硁硁的,没有人知道自己,就自己作罢好了。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走过去。”孔子说:“说得真果断啊!真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
子击磬于卫:孔子的难处
孔子在卫国击磬奏乐,一个荷蒉(挑着草筐)的丈人从他身边路过,听出了孔子奏乐的旋律中折射了一颗孤独的内心。丈人安慰孔子:“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其意思是劝孔子既然别人都不理解他,那就不要再执著于此,随大流便罢了。如果环境清明那就也保持洁身自好,环境污浊时便同世人一起同流合污。
丈人得出的结论十分果决,但孔子却难以随着丈人的思路走。因为他是孔子,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的心始终是入世的,忧国忧民的。尽管世人不理解他,不支持他,尽管他选择的路十分难走,但他却仍然在自己的路上坚持着。这就是孔子的难处,圣人的难处。推荐你读《孔子传》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孔子击磬是什么意思和孔子击磬姻缘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